第二单元关联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你如果曾在云南省澜沧县的农田里看见他,或许想不到他是一位院士。他时常头顶草帽,卷着半边裤腿,扛着锄头,脖子上搭一条毛巾,“吧嗒吧嗒”地和农民聊天,手把手地教他们种马铃薯。他就是“农民院士”朱有勇。 朱有勇的确“有勇”。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朱有勇请缨到澜沧扶贫。那一年,他已经60岁。来到澜沧后,他跑到农户家里走访,发现很多农户住着四处漏风的篱笆房,家里只有几袋苞谷、几只鸡。看到这些,他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是真的穷,”朱有勇说,“我们是人民培养出来的科技工作者,却没有让这里的老百姓享受到我们的科研成果,这是我们的亏欠。”他就下定决心,留在这里。 在科研方面,朱有勇是专家,但在扶贫上,他还是个“新手”。他首先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民们应该种什么。经过深入考察,他发现这里很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因为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最怕下雨,而澜沧县的冬天几乎无雨,温度最低12℃。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宜马铃薯生长,且能让其品质更佳。朱有勇越想越兴奋:“这简直是为马铃薯‘量身定做’的!”他想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 但种植“冬季马铃薯”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云南并不是马铃薯的主产区,更鲜有人尝试在冬天种植。万一失败了,农民一整年的收入就打水漂了。果然,有人表面上答应要种马铃薯,第二天就去地里撒了油菜种。对此,朱有勇并不气馁:“扶贫是一步步来的,有人配合,也有人不配合,要反复做工作。”他劝说村民,从10亩地中拿出2亩种植试试。不成想,这一尝试,地里结出了全村当年最大的马铃薯,足足有2.5公斤!最终,一亩地的“冬季马铃薯”卖了5000多块钱,这几乎是他们从前一年的收入,大家都高兴坏了。而那些往日怀疑重重的村民们,此时全变成了“哑巴”。 扶贫路上,朱有勇坚持授人以渔。从2017年开始,他先后在澜沧开设了“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林下三七”等种植培训班,培训学员超过1500人。乡亲们拥有了一个“院士老师”,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们的活儿,就是要把天拉长、地拉宽。我们不光研究马铃薯,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朱有勇坚定地说。 (摘编自李春雷《农民院士》) 材料二: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我们就能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②“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建设,需要广大劳动者添砖加瓦。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为提高拖车效率,用八年练成了一把停进车库的绝技。完成同样的运输任务,他带领的班组比别人快30%。90后核级焊工师延财,在手腕上吊两块砖,苦练焊接技巧,成为“免检焊工”,为核电机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每一份收获、每一项成就,都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得来的。脚踏实地,辛勤付出,广大职工群众挥洒的点滴汗水,必将汇聚成国家发展和事业进步的壮阔长河。 ③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大家“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指出“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田间地头,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赢得丰收。在商场店铺,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无欺,提供优质的服务”。海岛电工赵儒新,本着服务人民、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三十多年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