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96801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11-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325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2025,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时空观念】 【知识脉络】 【自主预习】 1. 漫画通常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 耐人寻味。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解读右图漫画,你从中能够获 得哪些有效信息? 2.阅读教材P10“史料阅读”:回答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教材P11“史料阅读”:史料中“家殷人足,志高气扬”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和变法运动有何关系? 4.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5.阅读教材P13“思考点”: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吗? 【课堂精练】 1.春秋时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桓叔取胜,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禅让制得以延续 B.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C.宗法制遭到破坏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指出:“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 B.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 C.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D.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 3.春秋时代的战争,强调“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师出有名”,事先要下战书,对方不同意也不能开战。这表明春秋时代( ) A.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B.战争一定程度受到礼的约束 C.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D.传统的政治秩序彻底被破坏 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期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则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这说明当时思想家们期望( ) A.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各家思想相互交融 C.国家治理统一有序 D.尊崇君主重建伦理 5.孔子的三千弟子是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家,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这主要得益于孔子的哪一项思想( ) A.为政以德 B.有教无类 C.仁政 D.尚贤 6.某学者在论及商鞅变法时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对其佐证的是(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③“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④“有事请殹(也),必以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孟子曾经论证:属于东夷之人的舜,属于西夷之人的周文王,二者出生地相隔千余里,生存年代相距千余年,但均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事功“得志行乎中国”。孟子的论证表明( ) A.人性本善 B.“华夏”比戎狄蛮夷先进 C.华夏认同的观念得到发展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8.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9.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