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02314

4.2洋流教学设计(表格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2-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83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洋流,教学设计,表格,高中,地理,人教
  • cover
4.2洋流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课标解读 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行为动词是“说明”和“举例说明,前一个“说明”是要求解释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是在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基础上完成的;需要找出不同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的共性,并将其模式化,能够在成因上尝试与世界风带模式相联系。后一个“举例说明”有两个层次,浅层学习是举例说明,既说出洋流影响的具体事例:深层学习是能够选择或结合典型区域,从全球水热平衡、海洋生物分布、区域气候等方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落实本条要求有三个要点。其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其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其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海洋污染等的影响。把握本条要求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学生在必修一中,了解海浪、潮汐、洋流这三种海水运动形式,学习了洋流的概念、类型(暖流和寒流)以及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等的影响,本节分为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新知识,第二个标题是在必修一所学知识基础上提升。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教材只介绍表层洋流和风海流,接下来分析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南半球、北印度洋海区,分别描述和总结这些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气候和海洋生物分布两个方面讨论洋流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结合观察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洋流成因以及小组讨论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在实验和小组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科价值,提升地理学习品质和行动力(地理实践力); 3、能够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五、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能够总结归纳出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维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及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且能够根据该分布规律,通过对照全球风带模式图,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通过模拟实验,通过和小组成员合作探讨出洋流的动因。 能够举例说明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模拟实验法 第四章 第二节 洋流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1992年1月,一艘货轮从中国香港驶往美国西海岸,途中在国际日界线附近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