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 教学 目标 1. 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经历制作简单的望远镜的过程。 3. 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 分析 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一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要求,它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知识的扩展。学习望远镜的知识,制作望远镜,可让学生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本节教材从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前辈利用望远镜来观测天空入手,选取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简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的历程。至于探索宇宙的更多的事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进行查阅,以培养他们通过各种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的能力。 学情 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望远镜有了解,但是对于望远镜原理学生还很模糊,在理解上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二次成像理解起来有难度。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完成学习目标,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1. 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2. 会制作望远镜模型。 教学难点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 器材 望远镜、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两个,制作望远镜所需材料。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模拟望远镜》、《望远镜原理》、《自己动手制作望远镜》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问】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接收来自遥远星系的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来越深入了。你能根据透镜成像的知识,自己制作一个望远镜吗 或许你能用它作出新的发现呢! 思考问题,进入情景。 学习新课 一、制作望远镜 望远镜种类很多,其中一种是由两组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组成。 1. 探究望远镜的原理 【实验器材】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实验步骤】 ①先用一个凸透镜(焦距大的)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注意成像情况。 ②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焦距小的)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③将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再观察远处的物体,对比两次成像的大小。 【分析论证,归纳结论】 ①将焦距较大的透镜放在焦距较小的透镜前面,观察物体,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 ②将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将焦距较小的透镜放在焦距较大的透镜前面,再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 【演示实验】———《模拟望远镜》 2. 望远镜的构造 【播放ppt进行讲解】 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比较长,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比较短,叫做目镜。 望远镜示意图 双筒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另一方面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3. 望远镜的原理 【边画光路图边讲解】 (1)物镜与目镜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2)望远镜的成像光路图 注意: 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最后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等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由于物体距望远镜的距离很大,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且无限靠近焦点,可以近似地认为在焦点处,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