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05356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11-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5011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民族,交融,第四,北朝,格式,教案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概述了淝水之战后,短暂统一了北方的前秦快速瓦解灭亡,北方再度分裂。重新统一北方的北魏政权以改革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交融,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上承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着眼于北朝政治和民族交融状况,下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 本课包含四部分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权更替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前三部分主要描述南北政权之间的军事战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北朝政权更替状况。最后一部分介绍的是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的表现及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 基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情况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初步认识了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意义;也初步具备了分析史料并进行归纳概括、形成历史认识的方法与能力。 本课涉及的政权更替频繁,学生易出现识记和理解上的困难,可能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认识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交融的状况,以及这种状况与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联系,对学生而言有难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出示文物相关图片、识读历史地图、绘制政权更替示意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厘清魏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提升历史认识,从整体上把握魏晋南北朝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识读《淝水之战示意图》,了解、叙述淝水之战的基本过程,能够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学会在历史进程中辩证认识淝水之战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史料,初步认识史料对历史探究的作用和意义;通过阅读教材、合作探究,能够多角度地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初步理解各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通过绘制、观察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知道北朝政权演进的进程,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这一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分类梳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自主探究,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 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布置任务:结合所学,填写示意图。 设问:这一时期北方的政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回顾旧知,思考回答:西晋、东晋、南朝等。 1.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能够初步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构建两晋南北朝间的关联。 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淝水之战 学习任务一 知道淝水之战的主要过程及影响。 活动1 阅读教材,设问: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地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十六国”从何而来?有什么特点? 活动2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设问:前秦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3 阅读教材、观察《淝水之战示意图》,完成表格。设问:识读历史地图要关注哪些要素?你能获取哪些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淝水之战的主要经过。 活动4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设问:你知道哪些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这场战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阅读教材,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