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植物“啃”石头 ①“蚂蚁啃骨头”虽然极为罕见,但是蚂蚁毕竟有嘴,骨头也很好吃,因此,这也就有可能发生了。然而植物没有尖利的牙齿,怎么会“啃”得动坚硬的石头呢?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②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呢? ③如果你去黄山旅游,就会看到许多奇石、奇松。在那些挺拔的松树脚下,有些岩石被松树的根紧紧包围着。那些坚硬的石头变得痕迹斑斑,有些已经被那些密如蛛网的大根勒得“体无完肤”。 ④你有兴趣做个实验的话,不妨试试看。在花盆的底部放一块石头,上面再栽种一种植物。等到这株植物长大的时候,再小心地刨出这块石头,你会惊奇地发现当初很光滑平整的石头被植物的根“啃”得痕迹斑斑。 ⑤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它究竟是怎么“啃”坚硬的石头的呢? ⑥原来,植物的根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遇到土壤中的水分就形成了碳酸,碳酸有溶解矿物质的能力。此外,根部还会分泌出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等许多有机酸。这些“厉害”的有机酸慢慢地溶解那坚硬的石头,日久功夫深,等到我们再看到那石头的时候,石头已不再坚硬如初,而是伤痕累累了。 ⑦植物的根为什么要“钻”进石头里呢? ⑧这是因为石头里含有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它才肯下功夫“啃”石头。这样看来,植物的确是能“啃”石头的,不过它们是用根“啃”罢了。 (选自《新标准阅读训练》,有改动) 1.短文以“蚂蚁啃骨头”开头,这样写是为了( ) A.提醒读者注意蚂蚁会啃骨头。 B.设置悬念,巧妙引出下文内容。 C.引发读者的好奇。 D.以“蚂蚁啃骨头”与植物“啃”石头作对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啃”字加双引号,表示具有特殊意思。 B.第3自然段中的“体无完肤”一词用得生动形象。 C.植物根部分泌的众多有机酸一下子就能溶解石头。 D.植物能“啃”石头,只不过它们是用根来“啃”的。 3.根据短文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快速捕捉到文章讲了三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① ② ③ 4.为了证明植物能“啃”石头,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我爱家乡的小溪 ①我永远也忘不了家乡的那条小溪。 ②春天,细雨绵绵,小溪的水涨满了。鸭子三五成群地扑扇着翅膀在水中嬉戏。毛茸茸的小鹅见了,羡(xuàn xiàn )慕不已,刚下水,看到一群鸭子朝这边游过来,吓得马上逃上了岸。 ③夏天,(骄 娇)阳似火,小溪的水逐渐变浅了。石蟹挥舞着大钳子在石缝中悠闲地纳凉。 ④小虾在浅水中划来划去,旁若无人。一群大脑袋、小尾巴的蝌蚪也成群结队地在浅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有时,它们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⑤繁忙的丰收季节到了,许多小渠唱着歌儿,源源不断地来到我们的小溪中。溪水变得更宽阔 了,简直成了小河。这时,我们一群小伙伴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像鱼儿一样穿梭往来,在水中练习狗刨式、捉迷藏、扎猛子、打水仗。当然,也常招来大人们的责骂。可每一次,我们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⑥秋天,溪水变得更加(干净 清澈)了,在秋阳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树叶落在水上,鱼儿把它当作雨伞,蚂蚁把它当作小船,小虾把它当作玩具…… ⑦冬天,北风呼呼,溪面结了一层薄(báo bó)薄的冰,几个淘气的伙伴,把冰捞起来往嘴里送,“咔嚓!咔嚓!”好像在吃冰棍。有的还用塑料管在冰块中间戳一个洞,穿上绳子,拿在手上当玩具。 ⑧啊,美丽的小溪,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我爱你,小溪! 5.请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下打√。 6.从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安闲———( ) 心急如焚———( ) 7.短文第二到七自然段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用O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