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09874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398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一,七年级,统编,历史,初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2.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集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 B.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采用疏导法有效治理黄河水患 3.下列原始居民中,过着定居生活的有那些人( )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黄帝时代结束了混沌蛮荒,开启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先河,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这一时期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是( )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大禹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蚩尤 5.中国原始农耕文明具有差异性特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饮食习惯的迥异 B.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同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D.历史发展程度的区别 6.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D.贾湖遗址出土的古笛 8.从距今4300年前起,黄河流域的陶寺先民创造出灿烂文明城市、宫城与宫殿、王墓、观象台,宣示王权的礼器、铜器、文字,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都出现在了晋南大地。对陶寺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 A.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 B.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 C.处于旧石器时代阶段 D.分封制度进一步完善 9.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 ) A.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 B.我国农业生产的悠久历史 C.农业北粟南稻的种植格局 D.原始农业发源于黄河流域 10.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表明我国( ) A.陶器既简单又实用 B.陶器生活气息浓郁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陶器艺术造型奇特 11.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璧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C.审美观念逐渐趋同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12.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 的特征( ) A.多源性 B.多元一体 C.多样性 D.共容性 13.《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盖房定居),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材料中该发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强化了民族交融 B.提高了人类生产力水平 C.便利了人口的迁徙 D.创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4.相传远古时期炎帝、黄帝和他所带领的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诲和智慧,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基础。这折射出( )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 C.部落联盟格局打破 D.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15.《尚书·禹贡》记载禹的贡献不仅仅是治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