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 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 和《 九国公约》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表要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与经济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一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个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 一种模式:苏联模式 一次改革: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个条约:《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 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两项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两次民族解放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 三位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 单元要点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旧课标对比 版本 2011版 2022版 11课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重要问题。 学习目标 1.知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结果,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说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 2.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主要成就,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余粮收集制 企业收归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材料一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材料三 俄国/苏俄/苏联农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种植业(%) 100 64 畜牧业(%) 100 72 粮食(万吨) 7.650 4.519 牛(万头) 6.060 5.250 猪(万头) 2.090 1.750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工业国有化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国家统一分配 征收粮食税 1921年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肯定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允许私人经营经营中小企业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自由买卖税后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有利于经济 发展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直接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根本目的)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性质、启示 材料: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1)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