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1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学习。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习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他们已经学会口算两位数加,知道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能力,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在10内加法的基础上开展100以内加法计算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2.经历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启发性的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两位数进位加1计算。 难点:列竖式计算的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学校将组织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2)班34人,乘车大巴去郊游,并且要求每一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上述情景中存在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预设:学生根据老师的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去郊游,二(1)班和二(3)班的一共有多少学生去郊游等数学问题。 探究新知 1.不进位加 数学问题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师: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数学式? 预设:32+2=? 师:学生有32人,老师有2人,我们先将数字提取出来在进行相加。 追问:请同学们通过口算求出二(1)班参加郊游的人数。 师:当我们通过口算不能求出答案时,还有其他方法吗? (老师给出小棒,让学生通过小棍来解决问题) 预设:学生将35根小棒分为3捆和5根,将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再与3捆合在一起,得出35加2等于37. 老师:除了摆棍法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知道二(1)班郊游的人数,并在黑板1上写出十 个,在将35 2依次写出。 老师:这种方法叫做列竖式,个位上5加2等于7写在横线下个位的位置,再将十位的3挪到横线下,注意在进行列竖式时个位数要对齐个位数。 2.进位加 数学问题2: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预设:学生根据问题1的方法列出35+37=?的式子。 师:请选择下面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2,并分享使用的方法的感受。 (口算法 摆棍法 列竖式 ) 预设1:部分学生能通过口算得出35+37=72.(但大部分学生没办法马上得出答案,这样的方法难度较大。) 预设2:通过小棒来1计算将3捆小棒合在一起,5根小棒加在一起最后在加上2根小棒得出一共有72根小棒。(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小棒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数量相加得到的结果但是在计算时使用小棒略显麻烦) 预设3: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但是个位中5+7等于12,学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计算。 老师: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加一共1,12满10,向十位加一共1,个位写2,十位相加得6在加上个位给的1得7最后的结果是72. 追问:用列竖式解决问题1和问题2时有何区别? 预设:问题1列竖式时个位相加不满10,不用向十位加1,而问2列竖式时个位相加,满1,向十位加1. 应用新知 用列竖式的方法求解下面的问题 用列竖式的方法求解下面的问题 3、摆一摆,算一算。 4、用列竖式的方法求解下面的问题 4、课堂小结 (内容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对本节课哪一个环节最感兴趣? 本节课的学习对你有哪些启发? (知识小结) 七、课后作业 1.教材第15—16页练习二第1、3、5、8题; 2.寻找家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1节《 100以内的加法》 100以内 的加法 2.1 小学数学(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