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16440

第10课《东南阙里》教案-【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日期:2025-05-10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8302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0课,东南阙里,教案,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东南阙里》教学设计 课题 东南阙里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六上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并认识衢州,明白衢州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明白为什么“东南阙里”指的是衢州。2、认真学习本课内容,了解孔子庙、孔子学院的存在以及分布情况,并且学习儒家相关理论,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责。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调查或实地走访孔氏南宗家庙,了解南宗族人中的圣贤故事,并与同学分享交流,提升个人的学习和分享能力。4、通过课堂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相关讲解,能够积极参与到“浙江有礼”省城文明新实践中,积极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教学重点 学习赐家寓衢东南阙里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教学难点 1、完成课堂练习2、认识全球化的孔子学院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0课《东南阙里》1.板书课题。2.视频导入3.衢州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浙、闽、赣、皖四省边界,是孔子嫡传长孙及后人繁衍生息的第二故乡,被称为“东南阙里”。 观看视频,思考、从新知引入中获取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内容的初步认识。 讲授新课 一、链接认识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他的思想对中国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孔子创立了私人讲学制度,培养了大量弟子,后世称为“孔子学院”的教育机构也以他命名。孔子的言论和思想被记录在《论语》中,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经典。二、新知讲解赐家寓衢 东南阙里孔庙遍天下,而孔氏家庙全国仅有两处:一处在山东曲阜,一处在浙江衢州。1128年,孔子第四十八世传人、承袭衍圣公的孔端友背负着孔子楷木像等传家珍宝,率族人离开山东曲阜,随宋室南下宋高宗念孔端友一族“扈从之劳”,赐庙宅于人杰地灵的衢州作为孔氏家族在江南的根基。孔端友在衢州不仅建庙立家,还开展了儒学教育和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儒学名家,使衢州成为南宋时期的儒学重镇。交流问:“阙里”是什么意思 衢州为什么被称为“东南阙里” 答:“阙里”是什么意思 “阙里”是指城门或城墙的缺口,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门户或出入口。在古代,阙是指城门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繁荣与重要性。衢州为什么被称为“东南阙里” 衢州被称为“东南阙里”,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南沿海与内陆的交汇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衢州的“阙里”之称反映了其在历史上作为东南地区重要门户的地位。链接 山东曲阜孔氏家庙是为纪念孔子而建的庙宇,始建于汉代,后经过多次扩建与修缮,成为中国最大的孔庙之一。家庙内有众多的建筑和文物,包括大成殿、敬圣殿、阙、碑林等,展示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和历史遗迹。儒风浩荡 薪火相传 在底蕴深厚的族学熏陶下,孔氏南宗家族史上涌现了一大批饱学之士,可谓薪火相传、贤才辈出。 孔氏南宗族人无不心忧天下,积极有为。孔端友、孔端朝孔端隐等南宗族人积极实践儒家思想,恪尽职守,深得人心。如孔端隐病逝于江苏句容,当地百姓悲痛万分,“士民如丧考妣”,哀号不已,特立“去思碑”以志纪念。孔氏南宗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经世济民之才。国家太平之时,他们注重教养,体恤民情,致力于改善和淳化士风、民风;社稷危亡之际,他们殚精竭虑,希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补于世。南宗族人中,出仕者往往恪尽职守、尽忠报国,未出仕者则传承了乐善好施、慷慨好义的传统美德,在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和谐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交流问: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