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71841

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2配套课件+配套文档: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6份打包)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56389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配套,2016版,打包,6份,建设,社会主义
    课件30张PPT。单元优化总结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本单元主要讲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就与经验教训。主要包括两条线索: 线索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激化了社会矛盾。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定局势的作用,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它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给苏联的持久发展带来了很多隐患。线索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但改革成效不大。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针对训练] 1.“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观: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 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改革开放 解析:“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是指利用私人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生产力,以便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最先使之成为现实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所以选B。B2.二战以后,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 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 A.苏联改革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B.苏联改革没有立足本国国情,改革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C.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 D.苏联改革对农业重视不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故D项不符合题意。A、C两项是改革失败的因素,但不是根源。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B一、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 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 2.列宁的主张: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设想由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后来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 主义革命,由新 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 过分追求经 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邓小平的看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 革和 革命的本质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对点训练] 1.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 解析:加入集体农庄和加入农业合作社,都是将农民的个体经营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二、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场)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非农产业、 乡镇企业、现代 农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