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1927

第14课《江南古民居》教案-【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四年级

日期:2025-05-09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479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课,江南古民居,教案,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自然社会 第14课 江南古民居 课题 江南古民居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江南古民居》该课时教材编排了“江南古民居,水阁—白墙黛瓦—四水归堂—天人合一”的系列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理解江南古民居的故事,能够理解江南古民居相关的名胜古迹经典事迹。并且能够从江南古民居中学会的人生道理。教材编排合理,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江南古民居的介绍,了解江南古民居的历史变迁和持续改造。从中学习到中国人民在景观设计和传统文明上的创新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关注江南古民居发展动态。 4、通过学习江南古民居,能够增强保护古民居的意识,自觉参与保护古民居的实践活动。 重点 一、水阁二、白墙黛瓦三、江南古民居外墙 难点 1、江南古民居外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2课 千年古刹 板书课题。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江南水乡自古繁华,风景秀美。房屋大都傍水而建,白墙黛瓦,精巧雅致,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江南水乡的民居多傍河道而筑。江南地区河网密布,小河从门前屋后缓缓流过,取水非常方便。嘉兴桐乡的乌镇就是河街并行、水陆相连。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向河面延伸,称为“水阁”,错落有致,透出水乡的悠悠韵味。在嘉兴嘉善的西塘,廊棚绵延近千米,连接河道与街上店铺,既可遮阳避雨,又可供人休憩,是江南古民居特有的建筑特征之一。 江南民居多为白墙黛瓦。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到了夏季,这种颜色素雅的房子显得特别清爽宜人而青黛色的瓦片又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 知识拓展江南古民居大多坐落于哪里?江南古民居的分布非常广泛,大多坐落于江浙沪交界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新知讲解江南民居普遍的建筑结构类似于北方的四合院,只是布置更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院子中间的天井用于采光和排水。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江南一些地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村落的营造极具特色。诸葛村位于金华兰溪诸葛镇,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代聚居地。村落以钟池为中心,全村房屋绕池而建,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八条小巷,将全村分成八块。小巷似通非通,村落曲折玄妙。金华武义的俞源村与周围十一道山冈组成“黄道十二宫”,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知识拓展江南古民居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江南古民居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从汉代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汉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 交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古民居 保护古民居不仅是政府和专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责任。通过学习、参与、倡导和实践,我们可以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拓展江南古民居大多是怎么设计的? 江南古民居多采用粉墙黛瓦,黑白相间,简约而不失雅致。屋顶上的飞檐翘角,就像古代官员帽子上的翅膀一样,超有特色!还有那些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简直就是艺术品! 活动1.搜集古民居的图片,与同学分享。2.找一找你的家乡有哪些古民居,把它们的建筑年代、特色和现状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上海绞圈房(上海)上海绞圈房的特点是三面或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