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397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日期:2024-11-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2129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凝固,解析,原卷版,练习,同步
  • cover
3.2 熔化和凝固(原卷版) 本节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熔化现象; 2.理解物质的凝固现象; 3.了解熔化与凝固时吸放热规律; 4.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及其物态变化规律; 5.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熔化规律。 要点一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要放热。 要点诠释: 3.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要点诠释: (1)有无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物理过程 晶体 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4)晶体熔化凝固图象: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例】(2023·岳阳)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变式1】 (2023·泰安)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气凝结霜 C. 冰雪消融 D. 浓雾消散 【变式2】(2023·济南)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_____制成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形成的。 【变式3】(2023·南充)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要点二 晶体熔化规律 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试管、温度计、火柴、搅拌器、三脚架、钟表。 2.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蜂蜡。 3.实验装置: 4.实验内容: (1)观察海波熔化时的现象? (2)当温度达到40℃后,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 (3)当海波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 (4)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表格: t/min 1 1.5 2 2.5 3 …… T海波/℃ T蜂蜡/℃ 实验现象 6.海波、蜂蜡熔化图象: 7.分析论证: 从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AB段: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升高,仍为固态;BC段: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CD段: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变为液态。 蜂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由图象可看出,随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