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梅岭三章 陈 毅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语言运用)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迈的情怀。(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4.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文化自信) 在祖国漫长的革命历史进程中,有无数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在这其中,当然也有我们的开国元帅之———陈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毅同志写的“绝命诗”———《梅岭三章》。 导 入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1949年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陈 毅(1901-1972)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粤军的封锁和寒冷的天气,令在油山、梅岭一带活动的游击队生活十分困苦。陈毅曾这样描述当时的艰苦环境:“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三更长。” 1934年8月,陈毅在江西兴国的一次战斗中大腿负重伤。同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主力红军离开瑞金。重伤未愈的陈毅与项英、邓子恢、谭震林等一道留在了闽粤赣一带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曾多次遇险,命悬一线。1936年冬,蒋军利用叛徒设下圈套,谎称中央派人到了毗邻南雄的江西大余,要求与陈毅见面,企图以此诱捕他。 与中央失联多时的陈毅冒险前往大余,却发现国民党军队在城中频繁调动并包围了秘密交通站,一个老人悄悄地过来告诉他:“有人叛变!”陈毅于是立即撤退至梅岭斋坑潜伏了起来。 国民党军一路追捕,出动了4个营包围了梅岭,陈毅被困于山中20多天。蒋军日夜搜山,多次从距离陈毅藏身的草丛仅数十米处经过。搜索过程中,敌人捡到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除了长衫外竟然还有几本书。 一无所获之际,敌人决定放火烧山。熊火顷刻吞没了梅岭,就在烈焰即将烧至陈毅藏身处时,突降倾盆大雨,将大火悉数浇灭。 著名的《梅岭三章》就是在如此惊险的境地中写就的。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认识文体 (1)旌旗( ) (2)烽烟( ) (3)阎罗( ) (4)捷报( ) (5)当纸钱( ) jīnɡ (6)应有涯( ) (7)即为家( ) (8)丛mǎnɡ( ) (9)血雨xīnɡ( )风 (10)取义成rén( ) fēnɡ yán jié dànɡ yá jí wéi 莽 腥 仁 重点生字词 旌旗:_____ 泉台:_____ 旧部:_____ :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过去的部下。诗中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词语 丛莽 丛生 同 都有“聚在一起”的意思。 异 丛生的草木。 (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多形容茂盛。 例 ①云里的彩虹也许伟大,但_____中的小蝴蝶更伟大。 ②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_____的灌木,落下参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