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韶关市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 (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024.11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 1. 距今5000-4500年前,原产于西亚的小麦、黄牛、绵羊和冶金术等传入我国西北地区的聚落文明,大约在4300年前进一步东传至中原地区的聚落文明,此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遍华夏大地。这表明 A. 中西方之间的物种交流持续发展 B. 华夏文明成为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C. 中原地区与周边的交流较为频繁 D. 多元融合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2. 秦汉时期,对归附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册封“君长”、 “君公”等称号且“不问其政”,同时,采取徙民戍边、屯田等治理之策。这些措施 A. 缓和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B. 促进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C. 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治理 D. 利于国家统--和儒学传播 3. 秦汉时期在矮床、榻上跪坐民俗成为儒家尊崇的汉家礼俗,魏晋以来胡床、交凳传入后,“胡坐” (盘脚坐)、 “踞坐” (垂脚坐) 则逐渐取代跪坐成为社会主流。这表明 A. 儒家礼俗渐在民间广为传播 B. 民族交融影响汉族礼俗发展 C. 汉家礼俗受到域外文化影响 D. 胡俗取代汉俗成为社会主流 4. 表l 是关于隋唐时期官方义仓制度的部分研究。由此椎知,隋唐官方义仓 使职设置 中央尚书省仓部郎中、员外郎统之,地方设仓曹司参军事、仓督等职管理 受粮制度 依户等出粟,上上户出五石,直下下户依次递减_ 储粮制度 地窖储粮防潮,禁止燃火,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州县审责贫户,贷以种粮,至秋熟照数征还_____ 借贷制度 表1 A 粮食主要来源于民间富户的捐助 B. 实行非常严密的管理与问责机制 C. 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与生产发展 D. 高息借贷的制度易激化阶级矛盾 5. 隋唐至两宋时期家训风格迥异,如成书于隋初的《颜氏家训》引经据典讲修身处世,儒释道、士族治家治学等,而成书于宋初《袁氏世范》则强调管理家业、家庭理财、节制用度等俗人俗事。这种风格变化主要反映唐宋之际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 B.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印刷术进步使家训广泛传播 D. 科举制推动儒学广泛传播 6. 在处理中国传统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时,徐光启认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其意在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C. 服务于农耕经济 D. 光大中华科学文化 7. 表2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清朝官员和文人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据此可知 人物 观点 王韬 外国人已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向中国聚集,这种局面将一直继续下去,直到合全世界成为一大同族体而后已。 薛福成 世界上所有的海运国家由于轮船的往来而终于互为邻国。 李鸿章 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表2 A. 部分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 B. 中国面临严重边疆危机 C. 洋务运动的开展顺应形势 D. 传统对外政策亟待调整 8. 表3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部分译书目录情况,译书结构的变化体现 年份 书目 自然科学类占比 社会科学类占比 1896年 《西学书目表》 73.6% 26.4% 1899年 《东西学书目》 72% 23.5% 1904年 《译书经眼录》 33.4% 66.6% 表3 A. 对西学认识的深化 B. 新文化运动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