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6880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18张PPT)

日期:2024-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67486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18张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九年级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标: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战后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一、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 1.新经济政策背景: 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针对这种形势, 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一、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 1.新经济政策背景: 2.新经济政策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除口粮、种子粮以外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一、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 强制性计划经济 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特点: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一、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 3.新经济政策意义: 材料:……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 后退一步: 前进两步: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①(实践)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②(理论)找到一条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一、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 1.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17年之前 1917-1922 1922-1991 1991-今 二、斯大林领导的工业化建设———苏联的工业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进入斯大林时代。 1924年1月21日列宁与世长辞 列宁和斯大林 (1)背景: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工业落后。 材料: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根据材料说说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二、斯大林领导的工业化建设———苏联的工业化 2.苏联的工业化: (3)过程: (4)结果: 到1937年,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