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2、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背诵。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本诗的大意。 2、学会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要抓住“冰心、玉壶”的象征意义,这首诗构思新颖,看似在写与友人的离情别绪,实则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因此理解诗句所蕴含的可贵精神品格有一定的难度。写首诗时,诗人遭贬四年,此时又逢亲友回归故里,其深感仕途失意,内心凄切,但王昌龄仍保留心中的高风亮节,这种遭遇所生的情怀距四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较远,学生较难理解。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查阅资料、查字典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体验意境,感受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但是,对于古诗当中一些重难点的句子和词语以及情感上的把握还存在欠缺。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讨论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4、借助情景想象法 教学过程导入谈话导入,介绍作者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最凄美、最永恒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挥毫泼墨,成就了一片篇美文佳作。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穿越盛唐时期的润州,来到烟波浩渺的长江之畔,和作者王昌龄一起送别一位友人。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1.出示诗题,关注“送”字①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根据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题的意思,并用一句话来概括。② 关注诗题中的“送”字。 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从而把握整首诗的大概内容。是呀,这首诗是王昌龄送别辛渐时所作,那关于作者你有了解些什么呢、2.出示(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等。(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3.解题:【课件出示】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课件出示】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1.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交流诗句意思: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 3.交流诗句意思: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品读前两句诗师:古代送别呀,诗人总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感情,那么,在诗的前两句,诗人有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1) 品读“寒雨”【课件出示】“寒”字不仅写出了雨水的寒冷,夜寒天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