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48595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综合检测卷(一)

日期:2024-11-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2172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哲学,文化,全册,综合,检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综合检测卷(一) 1 .(2024·甘肃·高考真题) 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强调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即是被感知,这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④符合题意。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都是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的意思指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属于唯物主义;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属于唯 心主义,③符合题意。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 . (2024浙江.高考真题)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说明了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的不同,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故错误。②③: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只有弄清了名物关系,才能避免误读文献,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哲学基本问题,故②③正确。④:题干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涉及的物质的内涵,故④排除。 故本题选C。 3 .(2024·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涧,春雷始震,动物从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忙碌开始的时节。由此可知( ) ①春雪始震、蛰虫苏醒与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 ④古人依据节气的物候变化把握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农时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①排除。 ③: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忽视联系的中间环节,③排除。②④: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涧,春雷始震,动物从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并且也开始忙碌,说明古人依据节气的物候变化把握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农时,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 4. (2024·吉林·高考真题)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在中国广为人知,漫画(图)描绘了比赛结束后兔子在领奖台“找差距”的情境。兔子在此所犯的错误是( ) ①只看到事物的量变,没看到事物的质变 ②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