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我是谁”导写及范文赏析2篇 【作文题】 《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主人公苏菲在14岁的某一天,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信的内容只有三个字和一个大大的问号:“你是谁?” 这给苏菲带来了困惑与烦恼:她想到了自己的名字,观察了自己的长相,甚至开始思考“人是什么”“人终有一死”之类的问题。而最终,她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我是谁”! 亲爱的同学,在你16岁的这一天,请允许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你,希望你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回答。 请以“我是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指导】 首先,引用《苏菲的世界》这样一本哲学入门书,并概述苏菲的思考,是在暗示学生要将“我是谁”这一问题从“自我介绍”层面深入到“抽象思考”的层面。 其次,苏菲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从外在标签,到内在本质;从个体观察,到群体思考;从表层含义,到生命的价值;从得出答案,到否定答案,最终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这是在暗示学生,也可以参照苏菲做出层层深入的思考与回答。 最后,导语中强调要做出“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回答,暗示学生要做到“文中有我”,在作文中加入关于自己具体内容,而非做出空洞无物、完全抽象的回答。 【佳作展示】 我 是 谁 我是谁?这样一个古老而恒久的哲学问题,从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直至其归于尘土,始终等待着被解答。我且借先哲之思想著我之言语:我思故我在。 从社会角度来看,我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家庭中,我是孩子,承载着父母的期望与关爱;在校园里,我是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生活中,我是朋友,在彼此的陪伴中分享快乐……也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身份,塑造了狭义上的“我”。符合社会期待,对社会的和谐安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我想,我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于社会期待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人。 然而,社会的期待有时也可能成为束缚。因此,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应仅仅是将“我”定义为现代社会的一员,而应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我是一个有着思想情感,知晓我所何求的个体。我钟情音乐,常陶醉于旋律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时,那些从指尖流淌出的音符如潺潺流水般流入心田。让我仿佛看到了贝多芬在狂风暴雨中激情澎湃地指挥着,听到了那被命运击打的灵魂在乐曲间呐喊。我追求艺术,喜爱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内心的世界,观察着光影在景物上的变化,那斑驳的影子像是大自然用画笔随意勾勒的杰作。在梵高疯狂旋转的星空里,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炽热与挣扎。我也曾在生活的迷茫中怀疑、发问,但自由思想的翩翩让我从未止步。我就是我,在时代文化里呼吸,在不同的声音里了解世界之广阔;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灵魂是激发我热情生活的动力。 当然,意识到“我是谁”远非终极目标,跨越“意识”与“成为”之间的断轨的过程尤为艰难,也十分曲折。 那么,该如何“成为”呢?在这大千世界中葆有自我的天地,于其间聆听自己的声音。当内心坚定后,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那些想到达的远方也一并如约而至。其次,独立思考,大胆怀疑,在各种信息糅杂的沙粒中,不断深挖,就不怕乱花迷眼。摆烂躺平的消极心态也罢,好高骛远的浮躁之风也罢,究其本质,都是缺少对自己的思考与清晰认知所致。但若我们能向外回应社会期待,向内与自我周旋,方可于这“悬浮的时代”做一根有思想的坚韧的芦苇。 用思想与理智雕刻自己,走向清醒与沉静,便是终其一生寻找“我是谁”的旅程。 点评: 不必说本文分明而层进的结构,也不必说本文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也不必说本文时而凝练时而生动的语言;我最想说的是———你看到了吗?从字里行间,一位独立、睿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孩,正在和你打招呼呢。 全文围绕“思想”展开,从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