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内能 热传递 核心素养 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联系实际分析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的严密性和物理知识内部的逻辑体系. 教学设想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以及热量的概念. 首先,联系八年级所学的分子热运动理论和第一节所学的机械能的相关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内能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实验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关系,进而分析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实例说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并进一步引申建立热量的感念。 本节教学中,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是重点。其中,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借助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做一些小实验,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内能、热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难点 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突破 在回顾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做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 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若被举高,具有重力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 为说明分子势能,可以自制一个教具(如图12-6所示)演示.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类似地看成分子间由一根弹簧相连接,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形变,具弹性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势能.由此可类比推知分子间也存在势能.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住分子势能的教学要求,只要学生通过类比,知道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而具有分子势能即可,不必对分子势毙的有关知识做深入介绍,也不要求懂得分子势能的大小在宏观上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关于“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教学.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墨水滴入温度不同的液体后扩散的速度不同”的实验,并思考:“墨水的扩散速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进而启发学生分析:“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有无变化 如何变化 ”然后指导学生概括出结论(即依据“温度高一扩散快+分子运动得快———分子动能大———物体的内能大”这一逻辑推理过程来教学).在此基础上指出:实验表明,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会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就会减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讨论:“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会升高,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一定会降低.这种说法对吗 ” 关于‘热传递、热量”的教学.热传递是在小学科学中学习过的内容,因此教材以“信息快递’的方式仅提供了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和结果,并没有涉及其他更多的内容.教学 中,可以首先要米了冬教材中所示的例子,再根据生活经验举出一些热传递的实例(所举传递的三种方式),接着针对各个实例重点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如何变化,内能(能量)是如何转移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在发生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能量)发生了转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搜集课本中的插图图片制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