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60761

3《古诗词三首》 课件+教案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675292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词三首,课件,教案
    观江湖景色,听乡村丰年 ———《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诗歌文化,感悟诗词的美。 语言应用:有感情读古诗,能根据想象画面读出诗歌韵味,抓住诗眼或者关键字去感悟诗人情感。 思维能力:掌握诗歌韵律,体会作者思乡乡愁。 审美创造:体会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大单元情景任务】 祖国的山川湖海、自然风光常常令人诗兴大发。从古至今,大自然的美景一直引得文人骚客们驻足流连,在数不胜数的诗词中被记录、吟咏、流传。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去到建德江上感受孟浩然眼中的暮景之美,去望湖楼看一看苏轼描写的落雨之美,去黄沙道上欣赏辛弃疾笔下的幽美夜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活动一:初读诗词,读准字音 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2. 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1)自读古诗词三首,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指读,正音、识字,指导停顿、节奏。 要点: ① 识字。 “德”———关注字形,特别是“心”上一短横;“鹊”“蝉”———联系字义,借助汉字造字规律识 记字形、读准字音。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最后一句的“见”为通假字,同“现”,诵读时要读“现”的音。 ② 正确停顿。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为长短句,诵读节奏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3)再读,读正确、读熟练。 (4)知道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了解词牌名。 活动二:了解文意,体会诗情 1. 学习《宿建德江》。 (1)《宿建德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你默读古诗,找到诗中的景,把它们圈出来。 (2)师生配合完成画面。指生说景物,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呈现画面:舟、渚、客、野、天、树、江、月、人。 呈现画面时相机理解:“渚”“客”“野旷”的意思和含义。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要点:移舟泊烟渚——— (诗人所做)天色将晚,烟雾迷蒙,诗人无奈夜宿;日暮客愁新——— (诗人所思)诗人满腹愁绪,无心人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所见)结合插图找到对应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 (4)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冷清的、安静的)让我们把这种感觉带到诗的字里行间去。齐读。 (5)品读新“愁”:诗中哪个字眼最能打动我们、感染我们? 要点:“愁”字。引导学生从“愁”的字形上理解:“愁”是形声字,古书上说“秋心为言愁”,“愁”正是由“秋”加“心”合成的。 (6)这个“愁”字就是本诗的诗眼。(板书:愁) (7)古人把长期漂泊在外的人称作什么?(客,有时候也称游子)漂泊异乡,文人墨客往往会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忧愁伤感,《宿建德江》就是孟浩然表达他旅途愁思的诗。 “客愁”:长期漂泊在外的人,都会有一份浓浓的悲伤和愁思。 (8)合作学习,小组探究 ①引出话题:诗人的“愁”,包含哪些情绪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通过诗中的景去感受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