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66305

七上初中生物2.2.1无脊椎动物 第2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94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初中,生物,2.2.1,无脊椎动物,2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七上初中生物2.2.1无脊椎动物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代表动物,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对无脊椎动物各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的比较,认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演变,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思想。(科学思维) 3.联系生活实际,能够辩证地认识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归纳能力,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蚯蚓的图片。 观看图片。初步认识蚯蚓的外形。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蚯蚓的外形是细长的,为什么不属于线虫动物?蚯蚓的外形与蛔虫有什么不同?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观察,学习蚯蚓,从中找到答案。 环节二 讲授新课: 环节动物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 观察蚯蚓。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再次抛出前面的问题:蚯蚓的外形是细长的,为什么不属于线虫动物? 【讲解】在学生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归纳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所以称为环节动物。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部和腹部,左侧和右侧? 观察、描述,进一步认识生物体的两侧对称体形。 【讲解】在蚯蚓身体的前部有一个较粗的,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提出问题】与蛔虫的运动相比较,蚯蚓身体分节对它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依据已有的经验推测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 【讲解】蚯蚓身体分节,运动比较灵活。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有小的突起且有黏液,小突起是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用放大镜观察蚯蚓体表小突起的着生部位。 【讲解】蚯蚓的运动: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动,身体伸长变细,前端锚定后,身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逐渐向前移动。 了解蚯蚓的运动特点。 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讲解】刚毛能够辅助运动,刚毛和肌肉配合,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钻行。 【总结】蚯蚓体壁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播放视频】蚯蚓的运动。 【讲解】蚯蚓体内无呼吸器官,体壁上有微血管网。 进行分析、推论。 认识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据此想一想,蚯蚓体表的黏液有什么功能呢? 【讲解】体壁毛细血管里的气体可与溶于体表黏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 【展示图片】展示其他环节动物,如水蛭、沙蚕的图片、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的资料。 【展示图片】展示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资料。 【总结】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环节三 讲授新课: 节肢动物 【展示图片】展示常见的节肢动物图片。 【讲解】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填写表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认识节肢动物的种类。 【讲解】节肢动物主要分为:昆虫纲、蛛形纲、多足纲、甲壳纲。 【过渡】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 【提出问题】昆虫有哪些特征呢?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讨论。 帮助学生在分析判断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展示图片】展示蝗虫的结构示意图。 【讲解】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2.蝗虫的运动器官是足和翅,运动方式是跳跃和飞行。 3.蝗虫的外骨骼,既能保护动物体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