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汉) “子”是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标: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百家”泛指数量多,“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结合前面所学和所示材料,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经济) ②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政治) ③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思想) 经济、政治 文化 决定 反映 老子 简介: 生平: 著作: 政治主张: 思想主张: (一)老子和《道德经》 阅读课本P39,完成老子的生平。 1.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老子》(《道德经》) 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学识渊博。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一)老子和《道德经》 2.思想主张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①核心: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②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统治者不要过多干预)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简介: 生平: 著作: 地位: 姓孔,名丘,字 仲 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伯仲叔季 曾收徒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下层没落贵族 《论语》(其弟子整理)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孔子生平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思想主张 材料一: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①核心思想:“仁” (有爱心、有同情心) ②政治主张:恢复周礼;“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3.教育成就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贵族子弟: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 出身贫寒:颜回、子路、伯牛、闵子骞、卜商、原宪、冉求、仲弓 家境富裕:子贡、冉有 ———根据《论语》《史记》等整理 《孔子杏坛讲学图》 思考:商周时期,只有贵族和王室才能接受教育。春秋后期,孔子开始创办私学,什么出身的人可以拜孔子为师?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作用: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论语》节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 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4.文化贡献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被后世称为“六经”),其思想由其弟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