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第3课,主要讲述了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意义深远、地位重大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本课不仅在课本内容上承接了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也在历史时期上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等时期,知道了国共两党合作失败的历程,了解了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理、“工农武装割据”等基本史实,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奠定知识基础,易于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借助历史地图、图像史料等资料,帮助学生梳理红军长征的过程和历史意义,并基于以上的学习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顺应学生学情和教学进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长征、遵义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长征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长征的原因,认识长征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遵义会议的召开。 五、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表格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史料研读。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录这样一些数字: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长征中,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走长征路”,学习伟大的长征精神。 观看视频。认真听讲,步入本课学习。 通过视频和《西行漫记》中的记录导入,引领学生步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的学习中。 (二) 新课讲授 壹·困境下的抉择———长征的原因 1.背景 【提问】(出示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请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思考红军长征的背景? 【提问】(出示蒋介石人物图片和两则图像史料)面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国民党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引导】(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和1930-1933年红军反“围剿”情况)请观看图表,红军反“围剿”取得胜利了吗? 【引导】“实事求是,避其锋芒”,第五次红军反“围剿”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选择了什么样的战略? 【提问】(出示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的相关信息和相关史事)请学生结合课件内容,分析第五次红军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讲授】所谓“左”倾,表现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