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悠远古风 第一课时 学唱《阳关三叠》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后又被谱为古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这首歌抒发了诗人送友人塞外服役时的离愁别绪,长久被人们传唱。原曲是无声调式,每段后半部分出现了商、羽调式交替。八度跳音程,切分节奏的使用表现了激昂难平的情绪。古朴深沉,略带伤感的旋律,将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本曲时应注意速度、对符点音符、八大跳音程、节奏切分等处以及十六分音符时值的掌握注意引导提示,这对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了解琴歌《阳关三叠》的古朴风格,有感情地演唱该作品,感受古人的情怀。 2、能够准确地断句、演唱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感受切分节奏和八度大跳在渲染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八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古代音乐文化离他们比较遥远。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认识并分析古代音乐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初步感受中国古代琴歌的古朴风格。 歌曲中附点音符、八度大跳音程、切分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二胡独奏《阳关三叠》 1、听赏一首古琴独奏曲,有何感受? 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很古老的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感受一下古曲的韵味。 2、配乐朗诵与体会 学生朗诵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渭城曲》,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 3、简介王维与《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一首传统的琴歌,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 —759)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后又被谱为古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较好地保留了唐宋诗词入乐为歌的特点,发展成为歌曲有着鲜明的历史印记,可谓古诗与音乐巧妙融合的典范。抒发了诗人送友人去塞外服役时的离愁别绪,长久被人们传唱。 二、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1、复习几种节奏型: x·x x x x·x x xx x x· x x xxxx 2、听范唱《阳关三叠》,观察两个声部的旋律走向。 3、简单介绍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是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的。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徴、羽。 4、学生视唱《阳关三叠》一声部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情感及音乐表达上的特点。 要求:唱准附点音符、八度大跳音程、切分节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5、视唱第二声部旋律。 6、合唱两声部乐谱,注意第三小节两声部的节奏交错。 7、合唱歌词,思考:歌词在王维原诗的基础上进行了怎样的延伸?歌曲中的这种延伸在音乐情绪上引起了怎样的变化? 歌曲前半部是原诗,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委婉质朴、柔美抒情。后半部是后人加的长短句歌词,八度大跳音程、切分节奏的使用,使音乐跌宕起伏、富于变化,表现了激昂难平的情绪,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完整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古朴深沉,略带伤感的旋律,将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注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