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84902

4.19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

日期:2024-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37627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19,2025,上册,历史,七年级,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素养目标 1. 了解十六国的概念;知道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了解淝水之战前秦兵败的原因及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了解鲜卑族拓跋部的发展过程,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 了解北朝政权的更替,知道六镇兵变的背景和影响;了解北周的发展措施及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4.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知道各民族之间经济交往、文化交流以及民族认同感的加强(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三国 东 汉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匈奴 羯 鲜卑 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羌 賨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1.十六国: 阅读课文说一说十六国建立的概况?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在这个混乱时代是否 有政权统一过北方? 2.前秦统一: 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我已经统一北方,征伐东晋我可完成统一大业,丞相意下如何?” 苻坚 “晋虽僻陋,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 根据课本P108内容,概括淝水之战基本信息。 时间 交战双方 力量对比 典故 结果 特点 影响 383年 前秦 VS 东晋 87万 VS 8万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前秦败东晋胜 以少胜多 前秦瓦解灭亡, 北方分裂混战。 3.淝水大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最终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全国,这是为什么呢?战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苻融哭着对苻坚说出自己最大的心事:鲜卑人、羌人、羯人布满在长安附近一带,他们都是前秦的仇敌,大军一旦东下,关中会发生极大危险。 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因素 前秦败 东晋胜 民族矛盾尖锐; 内部军心不齐。 内部团结, 士气高昂。 劳师远征, 骄傲轻敌, 指挥不当。 指挥得当。 民心 指挥 各族尚未充分交融 民族矛盾依旧存在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向背,战术得当与否。 感悟 思考:淝水之战同此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北魏孝文帝改革 贰 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鲜卑族 汉族 生产方式 游牧为主 农耕 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生活方式 逐水草而居 定居 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遇到什么问题? 中原文化先进; 鲜卑游牧故习难以统治广大的北方地区; 民族矛盾尖锐 改革! 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 施 1.迁都洛阳(平城→洛阳) 1.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洛阳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进行汉化改革 ①说汉语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②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