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85626

【教学评一体化】第六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5-02-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619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教学,统编,备课,名师,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看,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本单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在写作方面,“表达要得体”是本单元的训练对象,意在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地点,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单元知识建构】 【课标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达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名篇,“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通过朗诵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偏重写人的优秀文言作品时,应关注文言梳理、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学习古诗时,要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诵读诗歌,欣赏诗歌的音韵节奏之美;品读赏析,感受其语言魅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正式学习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语感,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敏锐的感知,在细致深入的分析上存在困难。大多数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疏通文意,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了解;约一半的学生无法深入文本细致地分析写作手法;大部分学生对所阅读的古文停留在翻译复述的层面上,缺少对古文所表达人物精神及主题的细致分析。在议论文方面,学生也已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但是接触文言议论文还是首次。《孟子三章》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 通过前面两年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具备了初步的感悟力,鉴赏力。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看待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对于主题的把握,对于情感的体会,对于语言的品味与理解等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单元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对接核心素养之“语言运用”)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梳理文意,掌握常见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积累古今异义词等相关文言知识。 3.通过品词析句,分析人物形象,体悟古代圣贤的内在志趣。 二、思维目标(对接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 1. 从人、事、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