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78623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79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农业,丰县,江西省,测试题,提升
  • cover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国有 B.土地集团所有 C.土地私有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3、《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天子缴纳贡赋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5、下面是厦门大学-出卷网-出版的《均田制新探》以及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均田制的研究》的封面,这两本书研究不可能涉及的主要朝代应该是 A.北魏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6、隋唐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进步,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东南交通的发展 D.北方外族的入侵 7、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8、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9、唐代经济学家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措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商鞅“重农抑商” B.北魏推行均田制 C.北宋“不立田制” D.张居正“田赋征银” 10、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对材料信息比较全面的解读是 A.描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B.描述了小农经济的场景 C.反映了均田制对农民的束缚 D.批判唐朝工商业的落后 1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12、唐朝时,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分为柴市、米市、马市等。以上表明唐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包括(  ) ①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②市场经济发达 ③贸易严格限制在“市”里 ④农村市场得到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13、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1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国家授权许可 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 15、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