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78738

2015年秋 北师大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八课《艺术品》 教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71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5年秋,北师大,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
  • cover
《艺术品》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品味精彩的言行描写,感受世态人心。 2、赏析本文程式化的环形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请学生欣赏一些艺术品的图片) 刚才,大家欣赏了很多精美的艺术品,生活中 ,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其中任何一件,相信大家都会好好珍藏。可是,有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却被人视为瘟疫并因此经历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怎么会这样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俄国作家契诃夫一起走进他的短篇小说《艺术品》。 述旅程 请概括艺术品的奇妙旅程。 品人心 面对这件珍贵的艺术品,三任主人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身份 初见表现 稍后表现 医师 律师 演员 明确答案: 身份 初见表现 稍后表现 医师 搔耳背 嗽喉咙 擤鼻子 确实挺好但不文雅 有孩子、太太小姐光临 矛盾 送走 律师 说不出的高兴 妙极了 迷人啊 可爱的东西 喜之不尽 战战兢兢 母亲和打官司的人常来 矛盾 送走 演员 兴奋的叫声 类似马嘶的笑声 不让女演员进 住在别人的住宅里 女演员常去 卖掉 比较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 有身份 有地位 有识之士 喜欢 怕别人说自己低俗 送走 低俗 世俗眼光 虚伪 文中还有一人也喜欢这件艺术品,他和医师、律师、演员喜欢的原因相同吗? 明确:萨沙喜欢的是这件艺术品的艺术美。而他的身份却处于社会底层。 总结:像萨沙这种处于社会底层的平凡的小人物 ,尚且有艺术的鉴赏眼光,可是,医师、律师、演员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有识之士,却把艺术品视作是洪水猛兽,他们或矜持,或惶惑,或虚伪荒唐,或道貌岸然,或口是心非,或言不由衷。作者通过精彩的言行描写,让他们淋漓尽致地暴露着自己的丑态,从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社会普遍存在丑恶现象。 四、叹奇妙 这件艺术品经历了一番奇妙之旅后,最终又回到医师手中,这个结局,你觉得出乎意料吗? (一)(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为各自支持的观点辩护。) (1)认为“结局出人意料”。 证据可以有以下几点: A医师处心积虑地送走烛台,原本以为安全了,当烛台在律师、演员手中转送时,大家觉得他更安全了,可是,烛台又突然回来了,这的确让她始料未及。 B从最后一段医师的反应也能看出出乎意料。 总结:当你看到烛台又回到医师手中时,什么感觉?(可笑) (2)认为“结局不出乎意料”。 证据:前有伏笔: A萨沙惋惜不能配成对。 B萨沙的母亲是收古铜器的。 C萨沙母子很感激医师的救命之恩。 总结 :这件艺术品如此巧合又如此必然地回到 了医师手中,这就让整篇文章结构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圆。这种结构叫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好处,我们刚刚已经体会过了,真是又幽默又智慧。(二)比较《艺术品》与《保修》的环形结构和重复的模式。 1、引导学生回顾《保修》的环形结构,帮助了解环形结构的喜剧色彩。 2、回顾《保修》中的模式重复,帮助了解其对喜剧效果的强化。 惊人的效果,科学的胜利…… “您能满意,我就放心了。” 我不打算过苛要求,可…… 有保证书…… 再过一星期,我来为您保修。 总结全文:让我们回头看一下 这件艺术品的奇妙之旅。三任主人精彩的言行刻画,暴露了丑态,引人发笑;每一小节模式的重复,强化了喜剧色彩;环形结构让人体会到了幽默和智慧。总之,这篇文章,作者未置一词,却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了他对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低俗、世俗、虚伪现象的态度,那就是讽刺、批判。 知识链接 出示契诃夫的相关资料,学生齐读,加深对《艺术品》的了解: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常常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 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他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提倡“客观地”叙述,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拓展延伸 如果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