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91744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996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 cover
(课件网) 六上语文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作者简介 资料 诗意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在建德江过夜 _____ bó 停泊 / / / / 诗人孟浩然 远景 近景 _____ _____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创作背景 《宿建德江》作于公元730年,是孟浩然离开家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时所作,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作者在漫游吴越之时,将船停靠在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便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思。 中心思想 《宿建德江》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 诗人抒发了自己的寂寞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资料 诗意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时间 地点 事件 _____ / / / / / / 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喝醉酒之后在望湖楼写下的作品 色彩美 用词准确 动态美 静态美 雨 之 急 景 之 奇 忽雨忽晴 西湖变化迅速 奇景 创作背景 苏轼在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本诗是其第一首。 中心思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季忽雨忽 庆、迅疾变化的景象,表现了西湖景色的奇特,表达 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拓展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宋]苏轼 到处相逢是偶然, 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资料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眼前。 词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