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91857

第四单元 象形会意传文脉——天+单元整体分析 14 星空的故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386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四,格式,教学设计,故事,空的
  • cover
《艺术 造型·美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4课 星空的故事 单元课题分析表 单元 课题 第四单元 象形会意传文脉———天 学习对象 一年级 课业 类型 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 总课时 2~4课时 大概念 古汉字蕴含祖先对宇宙万物的探究和思考。 在本单元“象形会意传文脉———天”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跟随古人的脚步,通过甲骨文“天”字的解读,开启一段探索宇宙奥秘的旅程。我们将从古人对天的认知出发,逐步深入到现代人对宇宙的理解,同时结合美术课题,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想象和创作,感受星空之美,传承经典文化。 单元 分析 一、单元主题概述 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课题为《象形会意传文脉———天》,旨在通过探索古人对“天”的理解与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结合现代科学认知,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美术活动,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艺术手段表现天空与宇宙之美,培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素养。 二、单元目标设定 审美感知:通过观察甲骨文“天”字的字形特征、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形状和颜色、天空的色彩变化以及艺术家眼中的天空,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通过制作星球、画天空、折纸飞机、画太空梦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揉、捏、搓、画、剪、贴等艺术技能和表现手法,自信地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在制作星球模型、绘画天空和表现太空梦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艺术作品。 学生能够结合音乐做游戏,模仿地球与月亮的自转与公转,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文化理解:了解甲骨文“天”的寓意和,理解古人对天空的认知和想象,了解中国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通过“天宫课堂”等现代科技元素,体会人类探索太空的精神之美。 三、单元内容设计 导入阶段:展示甲骨文“天”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字形特征,并讨论古人对天的认 知。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知识讲解:第十四课 星空的故事 介绍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形状、颜色以及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同时,讲述古人对星空的认知和想象,如神话故事等。 第十五课 天空的颜色 活动内容:展示不同时间段、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天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天空颜色的色彩变化。介绍艺术家眼中的天空,欣赏相关艺术作品。 第十六课 我的太空梦 介绍“天宫课堂”等太空知识,激发学生的太空梦想。分享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飞天传说,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 分组创作:第十四课 星空的故事 学生分组,选择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进行创作。可以用超轻黏土制作星球模型,或者用绘画形式表现行星的特征。结合音乐做游戏,模仿地球与月亮的自转与公转。 第十五课 天空的颜色 学生分组,用点、线、色块等元素画天空。可以表现日出、日落、晴天、阴天等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天空。 第十六课 我的太空梦 学生分组,选择一种形式(如折纸飞机、绘画、剪贴等)表现自己的太空梦。可以折纸飞机放飞梦想,或者创作一幅太空画,用画、剪、贴等形式表现自己的太空梦。 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想法。 评价与记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表现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情况。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总结与拓展:回顾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在艺术核心素养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用绘画记录生活、用制作表达情感等。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未知领域,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