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大雁归来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理解文章主旨,把握说明顺序。(重点) 2.学会运用拟人手法说明事物,赏析本文富有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语言。(重点)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宏观梳理,观雁识“野性” 任务三 细读课文,聆听雁语 任务四 悟读课文,学习大雁品质 任务五 理解思想美 任务三 细读课文,聆听雁语 问题: 文中有许多将大雁人格化的语句,试从1-7段中找出示例并分析其作用。 文中有许多将大雁人格化的语句,试从1-7段中找出示例并分析其作用。 (1)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赋予大雁以人的思想和行为,突出大雁是真正的报春使者,说明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2)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目空一切”原来形容骄傲自大,这里贬词褒用,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大雁飞行时的专注,表现了雁群飞过时不可阻挡的气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低语”“问好”赋予大雁以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的热情活泼。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喧嚷”“发出邀请”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雁的热情,显示了大雁之间深厚的友谊。 (5)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喧闹”“辩论”“争论”赋予大雁以人的行为,写出了大雁活泼的特点,渲染了环境的热闹。 (6)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把孤雁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尊重,同时,引出下文对孤雁的说明。 任务四 悟读课文,学习大雁品质 任务: 拓展任务一:引入《沙乡年鉴》相关语录和作者简介 展任务二:引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关于大雁的知识。 拓展任务一:引入《沙乡年鉴》相关语录和作者简介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在那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傲慢和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乡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天赐予我们的本质。” 参考上面的资料,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正在失去的东西”? 学生活动:分享总结大雁的品质———善良、友情、亲情、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情。 拓展任务二:引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关于大雁的知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 古人还认为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五常,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 任务五 理解思想美 作者在《沙乡年鉴》中提出,要建立“一种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伦理观”。 1.文中多次使用“我们”的称呼,如“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