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94116

初中班级心育 例谈“问题学生”家校沟通的心理策略

日期:2024-11-21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4次 大小:134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班级,心育,例谈,问题学生,沟通
  • cover
班级心育 | 例谈“问题学生”家校沟通的心理策略 摘要 “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教师通常要付出几倍于在其他学生身上的努力,才能促成他们的转变。为提升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帮扶效果,教师需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实践证明,运用以下心理策略可提升家校沟通的效果:运用同理心技术,使家长卸下心理防御,愿意沟通;运用“奇迹问句”,激发家长改变的动力;关注“例外”,让家长看到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提升自我效能感,家校协同,促发学生的改变。 01 引言 中小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人,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学业困难、 行为偏差、 社交障碍等。有些学生的问题表现轻一些,稍稍施以教育便可见效果;有些学生的问题表现严重一些,而且反复出现,比较难矫正。后者通常被称为“问题学生”,即在学业、行为、心理或社交方面存在显著困难,偏离了常规发展轨道的学生。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会拖班级的后腿,令教师头痛不已,教师通常需要在他们身上付出几倍于其他学生的努力,才能够促成他们的转变。 “问题学生”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可能来自家庭环境(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学校教育(如教学方法不适合、师生关系不佳等)和社会环境(如不良风气的影响等),也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如性格内向、自卑、敏感等)和生理发展(如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有关。因此,教师需要经常与家长打交道,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征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校协同,帮学生克服困难,走出眼前的困境。 当前,“问题学生”的家校沟通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影响了沟通效果:(1)指责式沟通:沟通时,教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认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失职;家长则指责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双方互相推诿责任。(2)沟通内容不深入:只是表面化地提及学生的表现,如成绩差、违纪等,而没有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3)缺乏有针对性的策略,双方未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改进方案。(4)沟通效果难以持续:一次沟通可能达成某些共识,但后续的跟进和监督不足,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上述问题导致家长产生抵触心理,使家校沟通流于形式,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那么,如何避免上述情况,提升家校沟通效果,促成学生的转变?实践表明,在家校沟通中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学技术,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下文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详细阐述。 02 运用同理心技术 与家长结成同盟 同理心指的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想法和经历,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一般[1]。同理心技术包括积极倾听、情感反映、理解性的回应等方面。积极倾听要求倾听者全身心地关注对方的言语、 非言语信息,不打断、不评判;情感反映是指准确识别并反馈对方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性的回应旨在让对方感受到被真正理解和接纳。同理心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增加彼此的信任和亲近感,提升沟通效果。在家校沟通时,教师运用同理心技术可以让家长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探索和解决自身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由此更好地理解家长的问题和困扰,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在运用同理心技术与家长沟通时,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全神贯注地倾听。在与家长交流时,停下手中其他事务,保持眼神接触,给予家长充分表达的机会,不打断,不急于下结论。通过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和简短的回应,如“嗯”“是的,我在听”,让家长知道你在认真倾听。 其次,尝试理解家长的情绪。留意家长的语气、表情和用词,感受他们的焦虑、愤怒、无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