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80046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40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节,物体,内能,教学设计
  • cover
1教材分析与处理 1、本节的前两部分内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在七年级下册中已作学习,所以在本课中,以小实验复习的形式出现,并稍作加深。 2、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本应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机械能)作比较,加深学生理解,但由于机械能一课尚未学习,学生对机械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所以本课中不提及这一对能的比较,仅对动能和势能先作粗略的介绍,再改用与宏观物体类比的方法,引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含义,并通过弹簧模型的类比,令学生更容易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突破本节难点。 3、由于前两部分内容以复习为主所占时间较少,所以将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也安排到本课中,但考虑到课时容量的关系,本课不提及两种途径的实质、热传递方式与热量,将这些内容安排于下一课时。 4、鉴于所在学校学生尚未学习“功和简单机械”这一章,所以在做功改变内能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举出实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以验证,而概括“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由老师完成,对做功的概念性问题不作讲解。 5、使用自制教具“分子间作用力演示仪”说明分子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是同时存在的,并让学生体验,在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在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该仪器不能体现出分子间作用力,在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同时减小,且斥力减小得快;在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同时增大,且斥力增大得快。这一知识点在高中会详细学习,在此回避。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四大特点:大量、无规则、有间隙、相互作用;(2)知道物体内能意义,以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宏观物体类比的方法分析微观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主性(2)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特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3)改变内能的途径。 教学难点:(1)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4教学器材 1、演示实验用具--注射器、铅块、分子间作用力演示器。 2、学生实验用具--铁丝、分子间作用力演示器、烧杯、注射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引入 播放神七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的视频。 介绍: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真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它用这璀璨的光芒向世人展示着我们炎黄子孙的智慧。 提出问题:1、返回舱为什么能发出璀璨的光芒? 2、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什么能在升高?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出课题,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分子热运动———分子动能 (热运动)过渡:早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就已经学过与内能相关知识,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第一组环节———忆”“难”“忘”。 “回忆”:视频回放红默水在冷热水中扩散的实验。 提问:1、你看到什么现象?2、这些现象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观看实验的视频回放,回忆已学的知识点,回答问题 发掘深层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既往知识的回忆。 播放分子运动的模拟动画。请同学们总结分子运动的特点? 通过总结得出分子热运动概念———物体内部的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并强调———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 观看模拟动画,总结分子运动的特点 朗读分子热运动概念 用宏观现象,模拟微观运动,加深理解。 用“读书”的形式,强化对热运动概念的记忆。 (分子动能)与宏观物体对比:运动的物体,如运动的足球具有什么能?运动的分子具有什么能? 通过类比,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与宏观物体的类比,加深理解,方便记忆。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