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整理指导:高考阅卷者青睐的作文素材 阅卷者最喜欢的素材 作文素材千千万,哪些能得阅卷老师喜欢?阅卷老师在评判作文时,通常会关注作文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创新度。那么,素材作为作文内容的担当,应该具备的特点有:真实性,有文化底蕴,饱含正气与正能量,有深度,有创新性,能够体现考生的观点和思考等。简要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正、新、雅、思。 这四个字,可以在以下几种素材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考生可以在平时的阅读和积累中,多注意以下几种类型的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以便在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确保素材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题。 一、课本内容素材 我们的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天文地理、人文自然、古今中外、文史哲科,如果我们仅仅把他当成学习课文和背诵诗文的工具,该是多么可悲可叹!除了依靠它学习课文、涵养性情、提升素养外,还有一个实用之处———用做作文素材写入作文。 课本素材包括课文的词句段、课文中的人和事、作者和背景材料等;课本素材的运用,有以下几种类型和方式:一是运用课文中人物和作者素材,用做事实论据。这类素材可以用作正面也可以反面;二是直接引用课文句子,做道理论证,或者用其做事实论据的修饰和限定;三是拆分或者化用课文中的句子,灵活运用,润饰语言,提升格调。 【运用示例1】: 须知,答案不在于他人给的,而在于自身的甄别与选择。 回望当年,大唐才子,济济可观。可是唐玄宗依然沉迷于“野无遗贤”的虚幻答案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终落得个马嵬坡下泪洒巾的凄惨结局。是他身边没有治国安民的贤臣吗?是大唐没有治国理政的答案吗?当然不是!可是他只沉浸在李林甫的答案里,主动忽视了如杜甫那样忧国忧民的答案。光阴流转,时光向前,在这个人工智能井喷式发展的时代,一问百解,一呼百应,答案看起来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可是别忘了,这泥沙俱下的答案,需要我们仔细甄别与筛选。否则,答案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更大的问题。他人给的不一定是答案,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答案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寻答案,追问题,无止境》) 【运用分析】: 论证段一,运用课本中的反面人物素材。用唐玄宗沉迷于李林甫等人给的“答案”中,而不是主动去甄别选择答案,忽视杜甫等人忧国忧民之策,最终泪洒沾巾的事实论据,通过对不同答案的态度和结果的对比,突出了正确甄别答案的重要性,论证了问题的答案自古至今都不是别人给的,用自己的价值观定位、眼光和头脑,甄别挑选出的才是真正的答案。该论据素材来源于课本必修课本中杜甫诗歌时的“知人论世”部分知识补充,以及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在运用中,既回顾了古代唐玄宗的事例,又联系到当下人工智能时代答案众多需甄别的现实情况,使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运用示例2】: 革命低潮,许多曾经的革命人士,消极悲观,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高屋建瓴,真诚交流,鼓励了无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尤其是工人阶级,激发了他们新的斗志。革命前夕,林觉民忍痛割爱,在巾纸上写下了“纸短情长”的滴血之语,触动了妻子,也跨过时空,触动了无数青年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埋藏灵魂深处的爱国热情。由此可见,真诚交流,就好比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最终会使云与云融合,树与树成林。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心之交流,真诚为桥》) 【运用分析】: 论证段二,运用课本中的正面人物素材,分别为马克思讲话的坦诚交流和林觉民书信中的坦诚交流,二者分别代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其中马克思素材来源于课本必修下《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