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Karst, coastal and glacial landforms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三节 2019 海岸和冰川地貌 喀斯特 徐霞客是明代后期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与马可·波罗并称“东西方游圣”。其入贵州从黄草坝顺街往东南走出,正好是前往万峰林方向,看到了峰林的千姿百态,峰林又被云气所笼罩,时隐时现,甚是雄伟壮观,于是在《滇游日记》描写了万峰林的景色。 独以逼耸见奇……伫而回睇,始见其前大坞开于南,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而遥望坞外,南山横亘最雄,犹半与云气相氤氳,此即巴吉之东,障盘江而南趋者也。 天下山峰何处多,唯有此处成峰林 与徐霞客一起,化身旅游探险家,记录今天的游记 徐霞客记录的万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喀斯特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并详细记录的人,比欧洲早了150到200年。 如今科技发展让我们足不出户可以线上观景,今天让我们化身旅游探险家,与徐霞客一起记录我国的山川壮美! 学习目标 运用图像、视频资料等,识别常见的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景观。 1 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说出三种地貌的特点、类型与形成过程。 2 通过课内外资料,简要说明这三种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影响。 3 3 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s 2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s 1 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目 录 KARST LANDFORM 喀斯特地貌 1 何为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原为斯洛文尼亚西部与意大利交界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 19世纪末,塞尔维亚地理学家茨维伊奇对该高原的石灰岩地貌进行研究并命名为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形成与分类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溶蚀地貌: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 沉积地貌: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著名的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干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干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溶沟 洼地 峰丛、峰林 孤峰 残丘 孤峰 坝子(农耕区) 残丘 喀斯特溶蚀地貌 边缘残留的岩体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斗 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干米。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2001年之前将其作为喀斯特漏斗的特例,2001年我国学者正式提议将这种喀斯特地貌命名为“天坑”。 天坑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洞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喀斯特沉积地貌 在溶洞内,富含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喀斯特沉积地貌 在溶洞内,富含Ca(HCO3)2的水从洞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