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08414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视频)-【史料教与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2024)

日期:2024-11-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4次 大小:102640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统编,精品,同步,上册,历史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线索建构 1.了解十六国时期、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分析图片,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素 养 目 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任务一 淝水之战(兵戈声中看交融) 1.观察《东晋和十六国形势图》,结合教材知识,讲述述“十六国”的概念、时代特征,以及前秦的建立与统一。 政权并立,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特征: 概念: 前秦的建立与统一: 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学习任务一 淝水之战(兵戈声中看交融) 2.观看视频《淝水之战》和《淝水之战形势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时间: 383年 地点: 淝水(今安徽寿县) 双方: 前秦90万 VS 东晋8万 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东晋大败前秦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典故: 投鞭断流 东山再起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公元382年,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后的前秦皇帝苻坚,准备进攻东晋,太子左卫率石越说:“陛下,咱们虽然兵多将广,但晋军还占据着长江天险,对他们极为有利。陛下务必三思而行!”于是他做慢地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的?凭我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下令让每个士兵把鞭子投入江中。就足以截断长江的水流!” 东山再起:东晋名士谢安,天资聪颖,从小就才学过人,而且写一手好字。谢安虽很有才学,但无意于做官。起先,他在司徒府里著作郎,没多久便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会稽。谢安隐居在会稽的东山,与当时的名士王羲之、孙绰等人交甚密。多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来做官高卧东山,悠闲得很。后来,谢安为了挽回谢家日趋衰微的地位和声,萌发仕进之意。那时,他已四十多岁了。恰好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他出任司马一职,他就接受了。谢安官至宰相,在淝水之战中,他指挥有方,以少胜多,打了大胜仗。 草木皆兵: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本,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 成语故事 3.淝水之战给北方地区带来了什么的影响? 383年形势图 385年形势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个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奔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前秦很快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东晋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影响: 拓展探究 依据材料,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归纳前秦失败,东晋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370年车骑十六万灭前燕;371年步骑七万灭仇池;373年五万攻取梁、益二州;374年五万甲士平定叛乱;376年三十万大军灭代国;378年十七万人攻取襄阳;383年战争前,朝臣皆反对出兵。 ①征战次数多,人民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