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0130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十章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42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十,教学设计,统编
  • cover
《乡土中国》第十章 “无为政治” 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乡土社会中 “无为政治” 概念内涵、产生根源及在乡土社会治理中的表现形式。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表达交流以及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深入思考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政治结构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剖析 “无为政治” 的核心特征,包括权力的有限性、统治阶层的治理态度与方式以及民众对政治权力的反应。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 “无为政治” 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演变、挑战与历史遗留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正确看待这一传统政治理念。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与导入(5 分钟) 回顾上节课关于 “无讼” 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 “无讼” 观念与乡土社会治理模式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个追求 “无讼” 的社会中,政治权力的角色与作用。 引出本节课要探讨的第十章 “无为政治”,提出问题:“在乡土社会中,政治权力为何呈现出‘无为’的特点?这种‘无为’的政治治理模式对乡土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文本研读与问题提出(10 分钟) 学生仔细阅读第十章内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以下引导性问题: 1.乡土社会中 “无为政治” 是如何定义的?它与传统意义上的 “有为” 政治治理模式有哪些本质区别? 2.从社会经济结构角度分析,为什么小农经济会催生乡土社会的 “无为政治”?这种经济基础与政治治理模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3.举例说明在乡土社会中,“无为政治” 在地方治理、税收征收、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表现?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为政治” 在不同朝代或历史时期的乡土社会中有哪些变化与延续?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变化? 5.文中提到 “权力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横暴权力,一种是同意权力”,在乡土社会的 “无为政治” 中,这两种权力是如何相互作用与平衡的? 6.分析 “无为政治” 对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与社会稳定的影响。它是促进了文化的稳定传承与社会秩序的和谐,还是可能导致社会发展的滞后与文化的僵化? 7.思考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乡土社会 “无为政治” 的理念是否还有残留影响?如果有,在现代政治治理体系中应如何应对与转化这些影响? 8.结合实例,探讨现代社会中一些类似于 “无为政治” 的治理理念或实践,如某些地方政府推行的 “简政放权”、“服务型政府” 建设等,分析它们与乡土社会 “无为政治” 的异同点。 (三)小组讨论(2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5 - 6 人),各小组围绕上述引导性问题展开讨论。 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发言,结合文本内容、历史知识以及现实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好讨论记录。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参与讨论,为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如提示学生从儒家思想对政治治理理念的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对政治权力运行的冲击等方面进行思考。 (四)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给出参考答案(20 分钟)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小组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分析过程以及存在的分歧点。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汇报结束后可进行提问、补充或反驳。 教师总结,给出参考答案: 1.乡土社会的 “无为政治” 是指政治权力相对微弱且不积极主动干预社会事务的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或统治阶层对乡土社会的日常运转介入较少,尊重乡土社会自身的传统习俗、家族秩序等。与 “有为” 政治治理模式相比,本质区别在于:“有为” 政治通常是统治者运用强大的国家机器,通过大规模政策制定与推行、严格的法律规范与强力执法等手段,对社会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