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了解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中国现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流传的词共有63首,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选》。他创作的诗词大多气魄雄浑、波澜壮阔,记载着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常识积累 壹 贰 叁 肆 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的别称: 曲子词、 诗余、 乐府、 长短句。 写作背景 作于1925年。 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革命形势大好。 1925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此句交待了哪些内容? 时间———寒秋 地点———橘子洲头 环境———湘江北去 游者———独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领起了哪几句诗歌?诗人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秋色图? 共七句。 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的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江水中欢快地畅游。 品读诗句,讨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遍” 写出红的范围广,绘出了红色的彻底。 “染” 像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美丽,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透” 画出江水碧绿清澈。 “争” 画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壮观景象。 品读诗句,看看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击” 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 “翔” 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 “竞” 写出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 诗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 山色 远 近 高 低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静景 动景 江景 水底 天空 湘江秋景图 万类霜天竞自由 鸟 鱼 比拟 红 碧 色彩对比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一怅一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联想到天地万物究竟应该由谁来主宰。 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 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字统领了哪几句话?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