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充分利用了地形模型对应等高线图上的不同部位,使学生能够在地形图上对地形部位进行正确的判读。“制作等高线模型”的活动式课文是对等高线知识的在地形图的阅读这节课,教材设计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三个黑字标题,其中等高线地形图是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进一步理解和深化。 学情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基础上的,但初一学生空间的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并容易产生气馁、畏难等负面情绪。在教学中尽量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展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学生具备了本节的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节课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学习目标 (1)在山体景观图上,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读出等高距。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重难点 (1)通过出示山体景观图,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读出等高距。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认识山体部位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各个山体部位的图片。 2、教师出示山脊线,让学生判断陡坡和缓坡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说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的名称。 学生看图判断缓坡和陡坡 同桌之间交流,并发言。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山体部位,让学生简要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的山体部位,能用地理术语说出山体部位名称,通过同桌交流和学生发言,完成目标一。)环节二: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教师活动 教师播放“等高线绘制”视频。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会快速读出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等高线绘制”视频,并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学生读等高线底线图,说出A、B、C的海拔。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把立体的山体绘制到平面图上,让学生直观感受等高线地形图如何绘制的,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点的海拔,培养学生看图读图能力,通过提问,完成目标二)环节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出示各个山体部位的等高线,总结等 1、学生看书,同桌之间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特征 高线的特征。并重点区分山脊和山谷,配合 2、根据课本等高线地形图,先写出1234的山体 视频讲解。 部位。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体部位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等高线地形图和视频,教师总结方法,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山体的部位,培养学生看图读图能力,通过练习,同桌之间交流,完成目标三)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完成基础训练第24页,综合题,预计完成5分钟,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教学反思与改进 初建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清晰流畅。本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