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世界的气候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下图示意罗马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2题。 罗马气候资料示意图 1. 立春(2月4日前后)过后两个月最接近( ) A. 元宵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2. 当我国进入炎热的夏季时,罗马的气候特征是( ) A. 寒冷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多雨 D. 炎热干燥 世界各地冷热、干湿不同,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征。结合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完成3~4题。 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 3.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候类型相同的两地是( ) A. 甲、乙两地 B. 乙、丙两地 C. 丙、丁两地 D. 甲、丁两地 4. 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部和内部 B.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C. 北极圈附近大陆的东部和北部 D. 地势高峻的高原和高山区 5.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气候条件优越。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与西安相符的是( )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哪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高原山地气候 C. 苔原气候 D. 冰原气候 下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7. 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B.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 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 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8. 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郑和带着麻林国国王赠送的“麒麟”回国,“麒麟”适宜生活于非洲稀树草原地带,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读图,完成9~10题。 9. 适宜“麒麟”生活的气候类型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 A. 赤道附近 B.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C.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D.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和西岸 读北京和巴厘岛的气候资料图,完成11~12题。 11. 关于两地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巴厘岛 B. 巴厘岛年均温高于北京 C. 北京气温年变化较小 D. 巴厘岛一年四季分明 12. 北京与巴厘岛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人类活动 D. 地形因素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读图1甲、乙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图2猴面包树景观图,完成13~15题。 13. 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全年高温少雨 D.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14. 图2示意湿季时的猴面包树景观,可能拍摄于( ) A. 甲地2月 B. 乙地2月 C. 甲地8月 D. 乙地8月 15.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读图,完成16~17题。 16. 图中c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是( ) A. 1 000米 B. 2 000米 C. 3 000米 D. 4 000米 17. 在山地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若d地的温度为16 ℃,此时c地的温度理论值为( ) A. 0 ℃ B. 0.6 ℃ C. 4 ℃ D. 16 ℃ 《科学报告》中有研究指出,在近几十年中,喜马拉雅冰川正以“异常速度”加速融化,冰川面积从28 000平方千米缩小至19 600平方千米,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