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拿 来 主 义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走近作者 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不至于用到十年二十年后。 ———鲁迅《而已集》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杂感》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遗嘱》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小杂感》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鲁迅日记》 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鲁迅书简》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华盖集 这个与那个》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偶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记念刘和珍君》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战士和苍蝇》 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荧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这也是生活》 文体介绍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现代汉语辞典》)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的文艺性论文。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针砭时弊 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 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注音 注音 xǔ suǐ pì huái càn bié sè dù duó ɡuān ɡuàn 议论文基本结构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一、是什么 什么是“拿来主义”? (提示:抓住关键词,用文中原话回答。) 一、是什么 “所以我们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在文章思路上,鲁迅先生是怎样一步步提出他的“拿来主义”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提倡“拿来”或“拿来主义”的文句。 阅读思考 ①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②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③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④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⑤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⑥“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