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9458

选必一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1-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2398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选必,PPT,29张,课件,管理,选拔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5课——— 01 02 03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 目录 CONTENTS 01 中国古代的 官员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一)西周至春秋 世官制 世官制,顾名思义 ,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世官并不等于世职,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担任某一固定官职 1、标准:血缘 2、特点: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3、影响: ①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②重血缘、轻才能,导致阶层固化,阻碍社会发展。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二)春秋战国 举荐有才之人或依军功授爵 李悝相魏文侯时说:“为国之道 , 食有劳而禄有功 , 使有能而赏必行 、 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刘向《说苑》 1、标准:尚贤(才能和军功) 2、选拔方式: ①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 ②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军功爵制) 3、影响: ①打击了贵族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适应了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 商君为发于秦,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汉书》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三)秦朝时期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百姓和一般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法官、法吏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 途径: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实质: 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断、专制 评价: 维护了中央集权制度 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提升了法律的社会地位 造成了严重的文化专制。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四)汉朝时期 察举制 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随着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中央集权国家的不断完善和巩固,武帝出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以强化中央集权制政治的需要,开始推广行“以儒取仕”的察举制,并逐步发展成为完善的选官制度。 ———王震亚《论汉代的察举制度》 1、原因、背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四)汉朝时期 察举制 2、内容 分类 标准 特点 常科 孝廉、茂才 一年一举,有人数规定 特科 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 无固定时间,无人数限制 补充 积功劳为官和征辟是两汉官员选拔的重要补充 征辟(bì),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四)汉朝时期 察举制 3、评价 积极: ①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局限: ①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 ②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后期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五)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背景 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 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 察举制弊端暴露,选举不实; 人员流动大,察举失去社会基础。 确立 220年魏王曹丕开始推行 标准 家世、道德、才能 流程 中正评定资品———吏部按品授官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五)魏晋南北朝 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