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20484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件(共65张PPT)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8855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咸阳城东楼》 《无题》 《行香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诗 人 简 介 许浑擅于描写水、雨等自 然之景,以景抒情,后人给予 了很高评价,甚至一度与诗圣杜甫齐名,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时期,从那时起,藩镇割据动乱开始出现,王朝内部也 非常腐败,农民起义经常发 生。后来的十年间,变乱藩 镇的数量迅速增加,晚唐危 机开始出现,大唐王朝已经 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诗 歌 背 景 诗歌体裁 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而抒发感慨。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或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 愁 蒹葭 汀洲。 愁苦 芦苇 水中沙洲,指家乡江南 登上咸阳城楼,极目远眺,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水中的小洲。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登上城楼,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愁绪的突兀而浓厚。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基调。 内容解读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起 沉 欲 升起 落下 准备 颔联写晚眺远景。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声满楼,这些景物描写层层推进,极力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 内容解读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 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 满楼风声飒飒。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勾画,点出诗人“万里愁”的真正原因。“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紧张的气氛。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芜 夕 丛生的杂草 黄昏 鸟儿落入秦苑丛生的杂草,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写秦宫汉苑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内容解读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行人 当年事 指作者自己 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为什么别去追寻前朝往事?因为时移世迁,历史痕迹已难以分辨,只有渭水依然东流。“莫问”二字,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体会历史的教训;“流”暗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熔铸着诗人乡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内容解读 行人不要问当年秦、汉灭亡的往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主 题 归 纳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 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 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 汉宫的荒废, 抒发了对国家 衰败的无限感慨,以及 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 考。 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描写汉宫秦苑的荒芜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 , 。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2、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 , 。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理解性默写 3.《咸阳城东楼》融铸着诗人乡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的诗句是: 4.《咸阳城东楼》远眺近景,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无 题 李商隐印 唐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