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训练三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溶解度 1.有一杯t ℃时的硝酸钾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27 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11 g没有溶解;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 g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 A.50 g B.28 g C.36 g D.40 g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 g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20 ℃时将31.6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3.(2024新疆中考)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 ℃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 ℃时,在50 g水中加入40 g KNO3固体,能得到90 g KNO3溶液 4.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 ℃,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 31.6 g 5.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 A.t1 ℃时,50 g甲能完全溶于50 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t2 ℃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等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1 ℃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 g B.t1 ℃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 ℃,能析出晶体的是丙 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 ℃升高到t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8.6% D.t3 ℃时,将20 g乙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5 g乙未溶解 7.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t2 ℃时,配制14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 g。 (2)现有t1 ℃接近饱和的C溶液,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要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3)t3 ℃时,相同质量的A、B、C分别溶于水中,都恰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A、B、C的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至t3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8.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表格型溶解度数据分析 9.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20 ℃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40 ℃时,将5 g KCl加入10 g水中,得到KCl溶液的质量是14 g D.氯化钾与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30~50 ℃ 10.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