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82420

第二节 树立法律的权威 课件+教案1

日期:2024-06-0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2501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立法,律的,权威,课件,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思想品德 学科 教 学 设 计 备课时间 备课章节 第五单元第二节 课时数 2课时 课 题 树立法律的权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树立现代法治观念,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3、情感目标:生活中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点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教学用具 教材、多媒体 课 型 新授课 课 件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知 识 逻 辑 结 构 第二节 树立法律的权威 依法治国 含义: 2、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 3、意义: 二、依法行政 1、法治的关键 2、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 3、落实依法行政 导 学 预 习 题 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说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 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什么? 落实依法行政工作的长期任务是什么?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课题导入】 回顾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人的一生中有可能与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导入主题———依法行政。 【你说我说】 人的一生中有可能要与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 承接: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高低。 【课堂辩论】以权大还是法大为题,全班学生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正方:权比法大 反方:法比权大 【案例分析】 湖北省天门市优秀企业家陈远豪因不“听”市领导的“话”,先是被“双规”,尔后被批捕,最后被当地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市政府要陈远豪拿出200万元弥补财政缺口,陈不同意;当地税务局想向陈借钱用与发工资,被陈回绝;市领导视察了陈领导的企业后,又不想留领导吃饭。经过艰难抗争,2003年3月13日,二审法院依法正式宣布陈远豪无罪。 问:(1)陈远豪为什么被判处有期徒刑? (2)本案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承接: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议一议】 展示教材082页“听证会”材料 问:举行听证会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案例回放】 案例一:轰动全国的“杀妻冤案”当事人佘祥林及其家人与湖北省京山县公安局签订了国家赔偿协议书,共获国家赔偿45万元。当年为佘祥林案作“良心证明”的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村民倪新海、聂麦清共获赔2.5万元。根据赔偿协议书,佘祥林在国家赔偿请求书中提出赔偿伤残赔偿金、医疗费、被抚养人生活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赔偿请求总计126万元。双方协商确定由赔偿义务机关京山县公安局一次性赔偿佘祥林226000元。 案例二:四川某县一位负责人,当检察机关准备逮捕他手下一位贪污、受贿的干将时,这位“大人”竟自恃“权威”,号令检察官:不经我批准,不准逮捕。后又百般阻扰,结果自己也因犯妨害公务罪而锒铛入狱。 设问:(1)佘祥林为什么能得到国家赔偿? (2)这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的关键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政府管理立法的加强,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以言代法、贪赃枉法、知法犯法等不依法行政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行政机关依法决策,行政人员依法管理,切实杜绝滥用权力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今后落实依法行政的长期任务。 拓 展 训 练 材料分析 2、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