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27324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77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短文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2. 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全,都)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指鱼) 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 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 D.五色交辉(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 4.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自康乐以来 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D.念无与为乐者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6. 下列对两篇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总领全文,包含了作者对自己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他对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的不屑一顾。 B.“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回首反顾,归纳了上文,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写景紧扣“月”字,从竹柏之影入手,独具匠心。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和他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他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默写填空 (1).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者耳。 (3).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笔下的情景是_____ (4).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 (5).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_____ 9.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10、八年级(2)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中国很早以前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唐人还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借月抒怀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 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 李煜) 材料三:大国重器的浪漫命名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嫦娥”取自中国古代传说,意在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的决心。中继卫星“鹊桥”承载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寓意,希望实现“地月传书”。 (1)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①“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