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27453

【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上第17课《猫》课件+教案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9027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课,课件,语文,新版,2024,PPT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 2. 理清文章结构,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3.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 比较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PPT辅助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猜字谜:脚穿钉鞋走无声,不爱吃素爱吃腥,白天无事打瞌睡,半夜觅食不点灯。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二、作者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卷网-1984年版)。《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三、预习检查 1.字词注音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词语解释 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是按照“得—养—失”的顺序分别描写三只猫的。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思考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第一部分(1、2段)第一次养猫,小花白猫有趣活泼 第二部分(3—14段)第二次养猫,小黄猫更有趣活泼,但叫人提心吊胆 第三部分(15—34段)第三次养猫,丑猫的死让”我“自责不已 五、精读细研 (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1.请再次默读课文,摘录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2.结合表格内容,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方面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概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明确:三只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是要来的,自然显得珍贵,外形好看,性情活泼可爱,在家中备受喜爱,结局不是病死就是丢失,都是外因所致。第三只猫是捡来的,自然没人拿它当回事,外形难看甚至令人讨厌。 3.文中是怎样描写三只猫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第一只小猫 原文:(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猫比作“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讨人喜欢的样子。“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相照应,表现出小猫的活泼可爱和“我们” 对它的喜爱。 (2)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小猫的动作、情态,表现了它玩耍时可爱的样子,体现了“我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溢于言表。 第二只小猫 原文:(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跑”“爬”“扑”“捉”“跃”的动作描写,描绘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