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82785

2016春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共6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4708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6,单元,63张,诗经两首,24课,第六
  • cover
课件63张PPT。《诗经》两首总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关雎》 雎鸠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和鸿雁、鸳鸯一样,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关雎》 ———《诗经》 教学目的: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 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3、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现在的解释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 《关雎》的主要内容:朗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悠哉悠哉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突破字词难点: 解释下列句中蓝颜色词:诗歌的层次一(1)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二(2—3)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三(4—5)琴瑟钟鼓,欢庆娱乐诗歌的主题思想诗歌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被纤毫毕现地表现了出来。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纯真爱情。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渴望与追求忧思与烦恼 欢聚和成亲受挫 幻想 感知主人公的形象情真意切、敢于真实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二、韵律和谐: 1、 运用叠词(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写作特色: 音乐性强 《蒹 葭》选自《诗经?秦风》学习目的1、领会诗人所营造的“在水一方” 的境界及其意义的泛化。  2、掌握《诗经》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 、难点重点:1.《诗经》的基础知识 2. 分析诗歌内容。 3.总结艺术特色。 难点:本诗意境朦胧、含蕴无尽的美。 《诗经》简介一我国最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