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3.2 一起来分类 【教材分析】 《一起来分类》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整理与分类” 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接触《整理房间》、对分类有直观感性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的内容。它起着巩固分类思想、细化分类方法、强化分类应用能力的关键作用,是从基础分类感知迈向复杂分类实践与灵活运用的进阶环节,为后续学习统计图表(借分类统计数据)、数学规律探索(基于分类归纳规律)等知识筑牢根基,强化数学思维逻辑性与条理性培养。此课着重引导学生掌握 “按不同标准分类” 及 “二次分类” 技巧。像对一堆图形,先按颜色分,再对同色图形按形状二次细分;借分步明晰操作,展现复杂分类思维过程,助学生突破单一标准局限,体会分类层次性、灵活性,理解不同层级分类下结果差异与关联。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们对于“分类与整理”这部分的知识,看起来像是没有接触过,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起点。但在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也随处可见。例如,超市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 既美观整齐又便于顾客很快地找到想买的东西;书店里的书也要根据类别分类摆放等等,对此, 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除此之外,不少学生也有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的习惯。因此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经过《整理房间》这节课,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那么这一节新课的教学可以在具体的分类中让学生以事物间所存在的几个相同的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学目标】 1. 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体会到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 学会先确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在分类过程中,初步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先确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并且能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确定分类标准。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链接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同学们,你还记得笑笑是怎样整理房间的? 学生交流。 二、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图,探究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任务一:探究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1.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把书本分成两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2.学生交流分法。 预设1:按科目分!把语文书和语文练习本分为一类,把数学书和数学练习本分为一类。 预设2:按用途分!把语文书和数学书分为一类,把语文练习本和数学练习本分为一类。 3.提问:把笔袋里的笔分成两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4.学生交流分法。 预设1:把带橡皮的分为一类,把不带橡皮的分为一类。 预设2:我把铅笔分为一类,彩笔分为一类。 5.提问:你有什么分类的好方法,与同伴说一说。 预设1:先想一想按什么标准来分。 预设2: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 任务二:把平面图形进行分类。 1.出示试一试主题图。 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分? 预设1:按颜色分。 预设2:按形状分。 2.指导学生把附页中的图剪下来,分一分。 易错提示: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材P47“练一练”第1题。 2.教材P47“练一练”第2题。 3.教材P47“练一练”第3题。 4.分一分。 分法一: 分法二: 5.(思维训练)说一说,怎样分类。 四、总结评价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